找到相关内容13046篇,用时12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心锽

    。   ?农夫心:此如农夫耕耘,一一求知,方下功夫,不务远进,但入理想,失却事功。   ?河心:如河水靠两边,而自无定见。   ?池心:如池之无所不取,贪多而不精一。   ?井心:如井之深入,...

    仁知居士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7/13473086996.html
  • 马祖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的开示方法

    为浅,祖师禅为深。后世执言句者,徒鼓其两片皮耳。”忽滑谷快天有真知灼见,亦深入禅门精髓之学者。  (三)禅师呼唤与闻声悟道  禅师呼唤学人,学人闻声应诺。禅师或者予以印可,或者予以否定。如此一呼一诺,...

    苏树华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7/13491687036.html
  • 张九成与禅

    的观点是极为狭隘的。  由“论道”角度所获得信息是:第一,张九成对佛教禅宗一般常识有相当程度的了解;第二,张九成对佛教禅宗的教义有较深入的把握;第三,张九成对佛教禅宗的评价有自己的主张,但显得较偏激较...

    李承贵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7/13493587056.html
  • 中泰两国的佛教文化交流

    深入,明代各种游记和奏表中对泰国历史、民风和宗教信仰的记述比已往更为详细,因而也使我们对暹罗时期的佛教有了不少了解与认识。明人罗日褧在《咸宾录》中评说暹罗人“好诵佛经,字皆横书横诵。”又说明朝时的柯枝(...

    不详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7/07312787170.html
  • 略述唯识学对赖耶存在的论证

      略述唯识学对赖耶存在的论证   释上恒法师   内容提要:本文主要探讨唯识典籍中对阿赖耶识存在的论证。首先讨论了阿赖耶识的来源,指出唯识学的阿赖耶识思想是直接依据大乘经教建立,批驳近现代学界出现的阿赖耶识演化论,说明了声闻教法中的轮回识体与阿赖耶识二者之间的正确关系。其次,选取了唯识学最具代表性的三部论典中关于论证阿赖耶识存在的内容,参照古德注疏及现代人的研究成果,作了深入研究...

    上恒法师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7/07153787347.html
  • 求得慧心五台归

    深入人心了。在钟楼背面的石卷门洞额上刻着“慈云普度”四个楷体金字,又让我心在钟的震鸣中感到一种如云般的轻柔。两副横匾,一前一后,相映成趣,似乎是佛在以既有力又有情的不同的方式在感化启迪在门洞穿行的...石来历的传说故事中,我觉得文殊也多少有点小聪明的不完美表现。文殊菩萨为了得到清凉石,首先让老龙王答应其要求,并让其误认为年老体迈,无法带走清凉石,其实对于他来说移石轻而易举。等五个龙太子来了又诱敌深入...

    不详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7/07332887443.html
  • 论西藏寺院神舞“羌姆”的起源

    的,哪一方具有更大的法术力量。只此一次,苯教徒和佛教徒必须比赛他们的技艺”。然后技艺的比赛开始了:东迥徒钦骑在鼓上深入河里,又飞上天空。莲花生大师等太阳升起后,将他的外衣挂在光线上。忱巴南喀把太阳和...

    不详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7/07332987449.html
  • 噶当派发展史概述

    结束。   前弘期的佛教是以王侯贵族为中心,并未深入民间,属于“王朝佛教”。佛教的性质,由于具显教主义立场,在教理上重视戒律,故亦可视为以比丘为中心的学术佛教。   (二)后弘期佛教   1、...

    寂照法师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7/07333087454.html
  • 论唐代的佛教管理对佛教中国化的影响

    之教,使同客礼,割属鸿胪”[55]。 但佛教已深入民心,佛教中国化已成为时代的必然,这时仍把佛教置于外来的地位,完全不符合现实情况,开元二十五年,玄宗再次下制,令“僧、尼隶祠部”,统治者自打耳光,不得...

    不详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8/07311187941.html
  • 敬述先师李元松先生的“现代禅”思想

    禅’教团,其思想脉络之归属,如果从李先生的学思历程来看,印顺法师的影响可以说是他深入理解佛教的开始。但是观察李先生的思想形成,应该进一步回溯其修学佛法之前,更早的学习历程,即可发现它同样经历着传统与...

    金柯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8/06545088591.html